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篇1
我们家的东部有个大水坑,它大概有二百五十平方米。
听奶奶说,以前大水坑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水里还有乌龟,每当有人去洗衣服的时候,那些可爱的小乌龟总会在坑边上来下去地嬉戏。我爸爸小的时候,也总是从在坑里玩耍,那时候,那些小鱼小会小虾围着腿转,好像在说:“你和我们一起玩吧。”
可是现在,大水坑变了,它的水变浑了,而且还散发着臭气。那里的小鱼小虾全都死了。大水坑的周围全是空瓶子和塑料袋。在再也没有人在这里洗衣服、玩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发现有人在大水坑里扔了许多垃圾,使大水坑的水发绿了,变成了污水,在水里的小鱼小虾因为周围的环境变坏了,所以全都死了。还因为扔的垃圾太多,所以水坑的气味也变臭了。
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环境,多植树,少扔垃圾,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绿水蓝天。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篇2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旅的导游李雨芯。今天我将带你们走进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来了解中国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跳河自尽了,百姓们都很伤心,便把粽子、煮鸡蛋扔进了屈原跳河的地方——汨罗江。同时,也把酒洒进河里,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
在这两千多年后,大家都在门上放艾叶、吃粽子、赛龙舟……并在这天,给小孩们挂上香飘万里的香囊和五颜六色的彩线。
“咚咚咚……”是什么声音?原来是龙舟比赛开始了,赛场上,一片欢呼雀跃。从远处看,一片美丽黄色的湖面映入眼帘,湖面上有龙舟,龙舟上有一个个像芝麻鸟一样的人在划龙舟,近处看,湖面上的龙舟上有加油的人,有敲锣打鼓的人,还有赛龙舟的人。他们手里拿着船桨,像鸭子的脚蹼。龙舟的头是龙头,身是龙一样的身子,尾是龙的尾巴。头到尾还有像小鱼一样的鳞,像动物一样的颜色。人们有的高兴,因为能看到龙舟;有的紧张,因为不知道是谁胜利,还有的沉默不语,因为他们想给选手一个好的环境。岸上很多人在高兴的呐喊,因为他们虽不知道谁胜利,但想为选手助兴。
水手们划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见了,他们的手上、下、左、右摆动,看着就像风火轮。加油的人在船头跳上跳下,不时有人开怀大笑。喊号子的人看到他们划得有多快,敲得就有多快,可他们一点都不累,要是他们敲累了,手松鼓棒子就飞了起来,像流星一样飞到了河里。船尾的人是后勤,有人累了,划不动了,他就在后面划,划到自己累了,再与刚才的人进行交换。
这就是中国的端午节,欢迎大家随时来哦!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篇3
端午节快要到了,我很兴奋。最近我们家都开始吃粽子了,像我特别爱吃粽子的,胃口可大了,一下子能吃掉两个呢。
今天晚上我刚一到家就闻到一阵奇香,好熟悉的香味哦。一看是粽子,这不,我的“斗志”上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粽子皮是我的敌人。我每次都弄不好它,有的时候把手都缠进去了。经过几次实践,我终于发现了它的薄弱环节。其实有一根线系在粽子上面,我只要把线剪断,就可以轻松地打开了,打开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吃了。我咬了一大口,哇!好烫!害得我把嘴里的全部都吐了出来。于是我打开了电风扇,粽子渐渐地“凉快”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粽子在嘴巴里面软软的,咸咸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
这些来之不易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可知道哦。首先拿粽叶卷成一个甜筒的形状,用手捏紧它,接着把米装进去,直到装得快满为止,再拿两片粽叶从上面盖住封口,裹成一个三角形。用线系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一个通宵,早上起来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美味的粽子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古时候人们包粽子投到江里,是为了不让鱼儿吃爱国诗人屈原的遗体。后来,人们在过端午节时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
听了我的介绍,你会和我一样喜欢吃粽子吗?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篇4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在学校的羽毛球场边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想把它捉上,但一拿起来蚯蚓一下子就滑了下去。我看到蚯蚓的身体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表皮滑溜溜的。我就用一个口袋把它装起来带回家。
把蚯蚓带到家里,我决定做两个实验:拿出一个三节的盒子,把蚯蚓放在中间盒子中,左边的盒子放一些泥土,再开一个小窗户让阳光射进去,右边的盒子也放上泥土,但不让阳光射进去。我睁大眼睛,细心的观察蚯蚓的动静。过了一会儿,蚯蚓慢慢地向黑暗的盒子挪动。
-
文稿网(wg75.com)小编精心推荐: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三年级爱家作文 |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 | 读书感悟三年级 |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实验:用小刀来把蚯蚓切成两节,蚯蚓的身体里流出黄色的液体,闻起来很臭。我把切成两节的蚯蚓重新放回泥土里,过了几个月,我发现蚯蚓又长完整了。原来蚯蚓有再生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有一双探索的眼睛去发现世界。
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 篇5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
欲了解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三年级下册写芒种怀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