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观看了一场红色电影《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向我们介绍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为实现建国大业,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来谈判,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1946年6月,国民党返南京一个月后,撕毁了《双十协定》,向中国原解放区发动总攻,内战全面爆发。许多进步人士遭到了国民党走狗的迫害,4天后闻一多向群众述说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结果在当天晚上,闻一多被杀害,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件,直到1947年7月,才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1948年5月中共中央迁往河北,而在这一个月的南京,蒋介石成了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影片讲述了通过无数中国共产党员的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永不分裂的团队,面对困难,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回想起来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英勇的'战士和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感珍惜。相比起来,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2
前段时间看了《建国大业》,我觉得这部片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它跟其它大片不一样,我很激动,很震撼,我们国家的建立真的很不容易,看完这部片子会热血沸腾,会无数遍的`在心里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是一部巨作,里面出现的每个场面,每个人物,甚至是每句话都决定着历史,情节非常紧凑,看得时候绝对要全神贯注。影片多用长镜头,战争场面虽然不多,三大战役只是几个镜头一带而过,但都表现得很真实、宏大、震撼。
历史人物心理变化的表现手法很特别,这需要大家亲自去观看体会。演员们都是知名影星,演技自然就不用说了,先前还觉得用这么多明星演历史片会不自然,看完以后就不这么想了,影星们更能加深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印象。
影片也不是让观众一直紧张的看完,几个笑星,如范伟、葛优、郭德纲、冯巩……梁家辉也算一个,出现的时候,全场齐笑。影片最后的一段历史真镜头让我心里的激动达到顶点,伟人出现,倍感亲切。
我们这一代需要通过这样的好片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所以我们要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效力。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3
今天上午,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去全球通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主要演的是从1945年到1949年开国大典的风风雨雨。里面还有一些感人的故事。比如有一次是这样的:敌军炸毁了西柏坡毛主席住的地方,所以人们护送主席紧急撤离,但一名炊事员跑回了屋子,因为锅里还炖着毛主席的早饭。但不幸的.是,他被炸死了。一位小小的炊事员,都能为主席而牺牲,那一支大的军队,就能为整个中国而牺牲!
我终于明白中国最后为什么统一,原因就是中国不像其他国家残害忠良,杀害百姓。片中,冯玉祥将军就是被敌军杀害的。还有张澜,傅作义,也险些被敌军杀害。
祖国,您在这几年风雨中,仍能坚强的留下了,我为您骄傲!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4
今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看了一部爱国电影——《长津湖》。
这部电影刚开始是一名叫伍千里的战士回家探亲,他手捧一个骨灰坛,里面装的是他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可是探亲假还没结束,他就接到了归队命令,感觉是十万火急,因为是战士打着火把骑马传达的命令。
紧接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宋时轮的指挥官做战前讲话,他的话铿锵有力,鼓舞士气,听完讲话后战士们高唱,“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听的我也热血沸腾。随着歌声响起,把我们拉到了抗战现场。1950年10月,由于美国军队出兵朝鲜,在毛主席的指导下,我国军队跨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开始,当时我们才建国一年,物资短缺,每个战士只能一天一个土豆,装备也差,没有空军和坦克等厉害的武器,能用的子弹也很少,保暖的衣服都不足,但是他们仍然在艰苦的坚持着,靠的是志愿军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耳边仿佛又听到临别时伍千里对他弟弟说的话,“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再打仗了。”这句话说出了当时很多战士的心声,现在不打,后代就得打了,所以他们才如此奋勇,如此拼命的战斗,都是为了后代的幸福,为了后代美好的未来和生活着想。
最终凭借着战士们顽强的意志,我们用极其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当时很厉害的美国,扬我国威。我妈妈告诉我让我们勿忘过去,珍惜现在,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5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重大事件。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逝去的革命先辈。“建国大业”这四个简单的字眼,却是中华儿女饱经沧桑、倍经磨难换回来的,是英雄烈士用生命换回来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接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他们把酒言欢,让人十分感动。那一刻,多少年来经历的苦难,一幕幕回想,把心中积攒的感情释放出来。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建国大业》再现了历史,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前辈们用生命和智慧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重温历史就是要记住历史,记住那些受难的`日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在,新中国成立快61年了。在今天的这个时刻,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就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发奋读书。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6
我今天去看《长津湖》,看老一辈革命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得如今我们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又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份感慨。
我在电影院遇到了两拨人让我印象深刻,一拨是年轻的父母带着两个小男孩来看这部电影,结束后两个小孩站在海报前举着少先队员敬礼手势一起合照,没有嬉皮笑脸而是满脸认真;一拨是我原来初中的数学老师和他儿子,他年轻时候当过兵,现在他儿子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们现在不打,下一代也要打这场仗,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被这部电影深深触到,战争场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场面宏大气势很足,人物群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紧张感拉的很好嗯。还有食物对比,心里酸了,战役的补给装备差别实在悬殊,最后的冰雕更是绷不住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啊!《长津湖》还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呐,准备好纸巾吧。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7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教育,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8
传承红色基因,要从青少年抓起,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中蕴含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家国责任担当,蕴含着奋斗精神的基因。今天,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代代相传,耳濡目染,把奋斗的种子埋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成为青少年人生的奋斗能量源泉。我省各地一些学校利用主题班会、队会、团日活动、制作节日小报等形式,号召广大学生继承先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奋发有为,报效祖国。他们有的开展清明祭英烈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有的通祭扫烈士墓、主题班会演讲、“国旗下讲话”、小手拉大手“网上祭英烈”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革命烈士们的缅怀之情;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鲜活走进青少年心中,激励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9
于10月30日下午,公司组织了《金刚川》观影活动,正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许久没触碰到的泪腺开关“啪嗒”一声,悄然打开。话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隐隐的泪花还是模糊了镜框…
就座完毕,震撼的电影片头曲震撼响起,顿时让人有种即将要上战场的感觉。紧接着,一句略带磁性的旁白把我带入到电影故事情节当中: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护桥修桥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战争影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 。影片描述为了使志愿军战士在指定时间内渡水到达战役前线,后方战士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从下午到凌晨,不断搭建并抢修木桥片段。37米长的桥,7炸7修,夜以继日的反复抢修。实际上就是聚焦在下午到凌晨志愿军横渡金刚川的艰难过程,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却分别从步兵、高炮班、美军轰炸机、桥四个视角还原了这一场战事。这段历史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鲜有耳闻,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秘辛。拿破仑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恰好《金刚川》这部影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反观当今社会,大到国家荣辱,细到家庭个体以及工作上。是否我们也应该保持着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几十年,纵使生活虐我千万遍,依然要爱生活如已出,这种生活态度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影片当中可以看到所刻画的.人物都极其鲜明:一个目标-过桥;一个配合-分工合作;一个精神-坚持不懈。这种感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至此,观影活动圆满结束,忍不住的感动和对先辈的缅怀仍久久围绕现场。未来,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多的是做好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并深知家庭的责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能过程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但是绝不能浇灭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请铭记:时刻都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道“桥”,因为它是一种信念!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0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影片《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电影的主创虽然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但大多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这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一段历史,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知道这段历史、回顾这段历史。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导演的初衷是拍一部群星献礼的主旋律大片。作为观众,你可以带任何态度走进电影院。可以是看明星、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但无论什么态度,你看完后一定有个共鸣。这个共鸣也许来自演员,没想到平时那些嘻嘻哈哈的演员能够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绽放历史的光彩;更深层一点的共鸣,你会看到这部电影的胸怀,它跟以前的片子比有格局上的改变;再高一层的共鸣可能来自于更年长的人,他们会忽略一切的表象,直接发现这是一部很人性地还原历史的电影。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1
看完《建国大业》以后,我非常的激动。
不是因为它超壮观的名人阵容,再有名的人物,在历史的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就如高山之于一粒沙;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我激动是因为它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并且尊重历史,让我们可以重温过往。
60年,共和国走过风风雨雨,60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也足够我们忘记当时的血雨腥风,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的我们需要历史以真实的面目对我们做一次洗礼。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努力生活,才对得起当时浴血奋战的先烈,有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应该牢记历史, 不能忘记当年的历史。是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常常的回忆,而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战火纷飞中挺起中国雄壮的脊梁,百万鲜血中凝结中国雄壮的气魄,无数血泪中筑起中国不朽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历程是艰辛的.,是困难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是伟大的,是不同凡响的。中国的强大有目共睹,沧桑巨变,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我们幸福地生活着。
我激动的另一个理由是透过影片,我感觉到一个真理---仁者无敌。
共产党在这方面是当之无愧的楷模。仁者无敌,是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在影片中,我们看见范伟饰演的老郭为了保住毛主席的饭菜献出了生命,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的?是仁,是毛主席的仁者风范感动了他,当知道老郭的事情后,主席亲自到坟墓前吊唁,在准备召开的政治协商的过程中,同样贯穿了仁的精神,新政协的准备工作中,元老张澜、李济深、还 有冯玉祥,蒋介石的大哥,都感到了共产党人仁的力量。而相对共产党的仁,国民党却实施了残忍。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他们槍杀了李公朴、闻一多。做掉冯玉祥,我们可以看见周恩来的愤怒,可以想见国民党的处心积虑,可以看见苏联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以看见共产党人的仁的坚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尤其是傅作义的阵前倒戈,更加证明了共产党人的仁者风范。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蒋经国奔赴上海、可是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迎接蒋家王朝的只能是成为历史。走进历史的垃圾堆。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李宗仁的无力回天,都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得民心者的天下,仁者无敌。
虽然影片有一些瑕疵,比如主席在躲敌机空袭的时候,居然穿的睡衣,这恐怕不符合主席简朴的习惯,当然瑕不掩瑜,总体上这部影片还 是非常不错的。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2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革命英雄用鲜血证明了什么是对国家、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他们用青春生命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今我们追忆、赞美英雄,正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需要英雄精神。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我们这辈人,更需要把英雄精神熔铸于我们的灵魂之中,以英雄之气魄努力奋斗。
因此,对英雄的追思不应仅仅停留在清明节的`仪式感中,更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与习惯。而今英雄精神已经与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合,并植根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中。我们不仅在清明节与烈士纪念日祭奠英烈,更应把对英烈的缅怀落实于日常的行动之中,在社会上形成褒扬英烈、尊重英烈的良好氛围。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3
很荣幸有机会能看到这部期待了很久很久的电影,真的非常震撼。普通士兵、美军飞行员、高炮班和桥四个视角讲述,在一个时间框架中一层层添上血肉,在情绪上逐层递进,在内容上相互关照。在张译和美军飞机对射影片达到高潮之后,我原本担心很难会有一个结尾能够托得住这个场景,但最后桥的部分也真正做到了升华,令人震撼和动容。整部影片的轰炸场面给人足够的视觉满足,紧张场面的气氛烘托十分到位,背景音乐烘托下,张译一瘸一拐走向最后炮位的时候,充满了抗争不止的史诗感。顺便感叹一下张译老师演戏上的爆发力真的太好了,越来越好!最后,大家一定要去看《金刚川》喔!!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
这么一部精心制作的主旋律影片,一点看不出来是在短期内完成的作品。当然,通过这么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不得不说,也算是对三位导演加上几位实力派演员的一种肯定!影片将抗美援朝的那种“脊背”式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能武器并不先进,但是不意味着我们意志薄弱!在他们的“身后”是老百姓,为了老百姓他们拼死也要通过那座“桥”!从影片的质感角度上来说,张力十足!但是,缺陷不是没有,就是镜头运用,和逻辑镜头重复,导致有一种本身代入很强的'电影,却又出现进进出出。夸一下最后的收尾部分,点睛之笔,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
战争是残酷的,也正是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舍身忘死的意志,用鲜活的生命给我们换来现在的和平。做为丹东人,鸭绿江对岸的朝鲜、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每一处都在印证着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感谢电影主创团队为我们呈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 篇14
星期三,我们进行了扫墓活动。这次扫墓,令我感慨万千!
走入襄西烈士陵园,我情不自禁地严肃、庄重起来。在这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甘洒热血,为报效祖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革命事业,用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人生壮美的篇章,光荣地载入了中国伟大的历史史册。
走进襄西烈士纪念馆,凝视这一张张布满历史印记的照片,回首我国曾经的`沧桑荣辱,令我深受震撼,深受感动。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与怀想,还有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和感悟:我们尊重生命,更敬仰这些为革命理想和人民大业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珍爱和平,更热爱这些为社会和平、世界和谐始终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热血铸丰碑,英魂垂青史。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换来的.啊,让我们秉承先烈遗志,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立志、立德、立言、立行,为建设更加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走出烈士陵园,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每一滴血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事实,为何有人不能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这呐喊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保卫祖国!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网内容,请访问渡江战役观影心得体会